截至去年底,中国电力装机容量10.36亿千瓦时,规模居世界第一。大容量、高效低耗的节能环保型机组比例提高,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总量的86.9%,脱硫机组占煤电机组总容量的89%。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指出,我国是一个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即使通过一系列的节能减排工作,二氧化硫排放量仍保持在世界前列。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烟气脱硫市场,仅年新增需求就达100多亿元的市场。经历了混乱的高速发展阶段,火电脱硫行业开始进入漫长的沉淀期,期间需不断寻求下一个市场增长点。
增长点之一:加强自主创新力度。火电脱硫行业技术的创新重点应放在建造适合容量在5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脱硫设备,研发更大装机容量的脱硫设备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具体创新的目标应围绕提高副产品的有效利用率、设备的可行性和使用寿命而开展,在保证运行质量的同时降低设备成本。
增长点之二:加强行业产业化管理。产业化管理是提升行业“软实力”的必经之路,行业应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实行脱硫公司资质管理制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细化相关规定,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脱硫工程后续评估,并将后评估结果作为脱硫公司资质审核的重要内容。
增长点之三: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政府在火电脱硫行业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应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国家给予脱硫行业的电价优惠政策、财政资金奖励政策,同时加强对烟气监测系统及企业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并做到奖惩分明。企业作为行业主体,应恪守政府制定的排放指标,适应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火电脱硫产业基本实现国有化,处理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减排压力仍旧很大,在脱硫行业攻坚阶段,企业同步发展脱销业务的工作十分紧迫。总结脱硫产业的发展进程,脱销产业与其具有相似之处,脱销产业应避免走脱硫行业曾经走过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