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往往催生重大科技革命,从各国公布的经济刺激方案来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地将能源科技创新作为激励经济复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投入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总的来看,2010年世界各国能源科技创新政策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长期战略研究。2010年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开展了能源领域长期战略研究工作,注重对能源领域战略方向的把握,及早谋划、全面部署。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已建议奥巴马开展长期能源评估,建立联邦政府层面的综合能源政策;欧盟出台2020年能源新战略,提出五项能源战略优先发展目标,还将于2011年推出2050年低碳经济与能源路线图;日本修订《能源基本计划》,作为日本2030年前的能源政策方针,并正在制定“新的创新能源技术计划”,形成创新能源技术路线图;英国政府发布《年度能源报告》和《2050路径分析》报告,旨在谋划能源战略和引导投资,为政府决策制定计划和时间表;德国政府公布2050年《能源概念》战略,概述要过渡到可再生能源时代需采取的步骤,确定了九大关键领域;国际能源署(IEA)继续发布各能源技术领域2050年路线图,强调政府、企业及利益相关方所应采取的行动。
2.加大研发投资。发达国家政府抓住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出台大规模投资计划,切实增加对低碳能源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吸引大量私营部门资金参与,带动实体制造业的全面提升及竞争力的增强。美国经济复苏法案对清洁能源投资的90多亿美元,带动了多达1500亿美元工业产值并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带动了其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明显提升;欧盟的2020能源新战略提出未来十年欧盟需要在能源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等领域投资1万亿欧元,并发起世界上最大的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投资计划“NER300”,带动投资额将超过90亿欧元,目的是推动欧洲低碳经济发展;德国政府将2010年定为“能源年”,投资6.21亿美元用于资助与能源相关的研究项目,集中讨论对未来能源结构转变的解决方案;法国启动总额约为13.5亿欧元(17.3亿美元)的重大投资计划,以在未来四年内支持生物燃料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英国尽管将在今后四年推行战后和平时期最严厉的紧缩开支政策,但仍将集中投资约30亿英镑(约合47.2亿美元)发展低碳环保技术;日本2011年发布的新增长战略和创新能源技术计划均重点提及了能源制造业的振兴;韩国提出到2015年前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40万亿韩元(约合360亿美元),成为世界前五大可再生能源强国,政府拟从战略研发、产业化促进、扩大内需市场、出口产业化等四个方面加以扶持;印度公布《国家太阳能计划》提出到2022年该国太阳能电力装机容量要达到20 GW,预计将投资230亿美元,使得印度成为全球太阳能行业领导者。
3.加强产学研合作。美国五年投入3.66亿美元建立核能、太阳能光伏及高效能建筑三个能源创新中心,汇聚创新链条各环节,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研究人员共同攻关,加速研发商业化进程;欧盟启动可持续能源、气候变化等新型知识与创新社区建设,汇聚创新单元力量,并在战略能源技术计划(SET-PLAN)框架下启动了关键能源领域的产业倡议,旨在整个欧洲层面组织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集中产学研攻关,解决能源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日本实施为期五年的“下一代高性能太阳能发电系统技术开发”国家项目,通过各企业、大学之间强有力的联合、采用财团体制不断地致力于技术开发,提高行业竞争力。
4.重视跨国合作。发达国家之间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合作机制,如欧盟与美国成立了能源理事会,旨在加强有关战略性能源问题的跨大西洋对话机制,其中能源科技成为战略合作的主要内容;美国和日本不仅制订了清洁能源技术行动计划,还发起了智能能源社区倡议和美日清洁能源政策对话倡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国际研发,合作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并且已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中国和美国已正式启动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确定了洁净煤、清洁车辆以及能效建筑技术为主的三组联合项目,将在五年中接受双方至少1.5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资金支持,旨在促进中美科学家和工程师联合研发清洁能源技术,并作为交流中心帮助各国研究人员加强合作;美国和印度也已达成清洁能源研发合作协定,将在印度设立清洁能源研发中心,未来五年将与民营企业每年共同提供1000万美元资金,联合研究太阳能、生物燃料、页岩气和建筑物能效等,合作协议长达十年,印度还将与英国就钍基核能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11 注册香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