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随着最后一声爆破声在浙西群山间回荡,浙江江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厂交通洞全线贯通,标志着电站建设从“地下攻坚”转向“主体攻坚”关键阶段,为全面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连接地面与地下厂房的“大动脉”,进厂交通洞承担着设备运输、人员通行和应急疏散等核心功能。施工过程中,建设者遇到了三大技术难题: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带来断层破碎带穿越难题、长大隧洞特有的通风散烟困境及涌水难题以及严格的环保施工要求。面对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动态设计”模式,通过三维地质雷达扫描、爆破振动监测等技术,提前预判风险点,将传统“盲挖”转变为“精准施工”。面对通风散烟难题,采用大功率、高通风量风机和低损耗风筒,压入式通风,隧洞较深时加入接力风机向外抽排烟雾。在应对涌水难题时,采用“分级截流+智能排水”系统,将涌水量降至可控范围,确保施工安全与进度双达标。面对严格的环保施工要求,项目采用“全封闭作业+生态修复同步”模式,实施洞渣100%资源化利用和施工废水循环处理系统。通过智能降尘设备和低噪声施工工艺,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江山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设计年发电量超20亿千瓦时,相当于1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储能-发电”循环,将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清洁能源转化为稳定电力,构建起“风光水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网络。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6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60万吨,为浙江电网提供灵活的调峰、填谷、调频服务,助力全省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