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翻腾 绿野流芳。8月6日,辽阔的内蒙古高原风电建设,迎来了新篇章,随着最后一只叶片的精准对接,由中国能建山西电建总承包的赤峰克旗兴龙2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国首台最大单机陆上风电机组吊装完成。
项目单台风机容量10兆瓦,重量为741吨,叶片长度107米,轮毂中心高度120米,叶轮直径220米,叶片最大扫风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多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在满发风速下,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约13度,项目总共要安装20台风机,配置磷酸锂铁储能系统,每年可输出5.6亿度清洁电能,可满足67万多人一年的用电量。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芝瑞镇境内。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节约标煤约16.89万吨,减少产生二氧化碳46.39万吨,减少产生二氧化硫5.66万吨,减少产生粉尘1.23万吨,减少产生氮氧化物8.52万吨,有力助推当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科学预警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当地气候多变,风速不稳定,吊装需要在瞬时风力6级以下的环境中安全作业。
基于工程特点,公司围绕数智创新,优化智慧施工场景化应用,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入进行《陆上大型风机智能化吊装技术2.0》研究,利用电磁波速与风速差,以图形化方式直观显示机位8公里范围的风速风向,给吊装作业人员提供预警时间,在异常天气来临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风机吊装安全。
精细施工
以科技创新,激活项目高质量履约新动能。
为确保风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稳固与安全,其基础部分使用了1200立方米的混凝土。在吊装过程中,项目团队设计了个性化吊装方案,采用分体运输和吊装方式,成功克服了吊装过程中的种种挑战,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安全与顺利。
采用公司自研的《陆上风机智能化吊装技术》,开发了防斜吊监测系统,对歪拉斜吊进行智能识别,当吊钩倾斜度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报警。该成果荣获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等省部级成果奖4项。
利用“对称米字双交叉法”对塔筒进行紧固,提高风机吊装安全性,实现风机吊装高效化。该成果荣获2023年国家级QC成果。
管理更细
自开工建设以来,山西电建所属华鼎公司赤峰项目部坚持高品质履约、高水平创效,根据并网发电的投产目标,定期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将统筹协调放在第一位,“促进度,抓质量,保安全”,实现了设计图纸催交、设备驻厂催交、征林征地补偿、项目手续办理齐头并进,为项目按期首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力更强
五月的克什克腾旗鹅毛大雪还在漫天飞舞,七月又迎来了长周期的雷雨季,抢抓“窗口期”成为极大的考验。华鼎公司作为全国“吊装二十强”企业,始终坚持“开工必优、过程创优、一次成优”的质量理念。这支平均年龄仅有32岁的赤峰项目建设团队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全体施工人员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从基础开挖到混凝土浇筑,从设备运输到设备安装,每个环节步步紧盯,顺利完成了首台风机吊装任务。
效率更高
公司全面推进数据汇聚及治理,为项目管理价值赋能。运用自主研发的《风机吊装前安全条件确认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风机吊装安全管控的“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关键节点引入质量管理“待检点”概念,明确标准化内容、岗位职责和节点审核,必要时按下“暂停键”,避免发生对风电项目风机吊装管理漏项和差异化管理。
该平台在国家版权局进行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荣获了2020年电力科技管理创新四星成果。
下一步,山西电建将继续聚焦新能源全产业链投建营一体化新优势,坚定做强做优主责主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强项目系统策划,推动项目优质履约,全力以赴争当新能源发展“尖兵”,为集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