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能源保障篇。湖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熊江涛指出,全省发电装机规模攀升至1.33亿千瓦,“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超过1000万千瓦,接近“十三五”时期的3倍,相当于再造了2个三峡电站。全社会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均为2020年的1.5倍左右,相当于增加了1个武汉市的用电体量,能源供应量足价稳,6100万湖北人民美好生活用能得到有效保障。
规划布局10个风光火储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新能源装机目标,新能源超越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形成水、火、新能源“三足鼎立”多元支撑格局。可再生能源装机居中部第1,占比提升至7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全省每年一半以上的发电量由可再生能源提供,一半以上的新增用电量由新能源提供。传统能源高效利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全面完成,油品质量升至国六B 标准,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9%。终端用能逐绿前行。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清洁化替代深入推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农村能源革命打造出天门、巴东等一批样板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十四五”前四年,全省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至5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2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进一步提升。
详情如下: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天下午,我们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能源保障篇。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熊江涛先生;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姚志荣先生;
黄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俊先生;
湖北能源集团总经理涂山峰先生。
首先,请熊江涛先生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能源事业发展情况。
湖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熊江涛: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湖北能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十四五”以来,全省能源行业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加快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转折性、历史性变化。“十四五”是我省历史上能源重大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时期,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将如期完成,一批标志性能源工程建成投运,能源供需格局系统性重塑,能源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有五个特点。
第一,能源供应保障底盘更稳。我们聚焦保障能源安全“国之大者”,统筹“扩源、强网、增储”一体发力,能源饭碗端的更稳更牢。“扩源”就是做大供应总量。全省发电装机规模攀升至1.33亿千瓦,“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超过1000万千瓦,接近“十三五”时期的3倍,相当于再造了2个三峡电站。全社会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均为2020年的1.5倍左右,相当于增加了1个武汉市的用电体量,能源供应量足价稳,6100万湖北人民美好生活用能得到有效保障。“强网”就是做强网络支撑。“油、气、电、充”等能源网络设施加密完善,“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油气长输管道1180公里、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9万公里,充电桩数量翻了两番,快充覆盖7252个行政村,构建起“城区3公里、镇村6公里”充电服务圈,能源普遍服务全域延伸。“增储”就是做实储备家底。建成较为完备的能源储备调节体系,煤、油、气储备能力稳步提升,核准建设抽水蓄能1230万千瓦,投运新型储能248万千瓦,为电力系统装上“巨型充电宝”。能源供应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增强,经受住极端高温“火”的考验、低温雨雪“冰”的淬炼,牢牢守住了不拉闸限电、不关阀限气的底线。
第二,能源清洁转型成色更优。我们聚焦建设美丽湖北,统筹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以能源转型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绿电供给显著增加。规划布局10个风光火储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新能源装机目标,新能源超越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形成水、火、新能源“三足鼎立”多元支撑格局。可再生能源装机居中部第1,占比提升至7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全省每年一半以上的发电量由可再生能源提供,一半以上的新增用电量由新能源提供。传统能源高效利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全面完成,油品质量升至国六B 标准,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9%。终端用能逐绿前行。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清洁化替代深入推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农村能源革命打造出天门、巴东等一批样板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十四五”前四年,全省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至5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2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进一步提升。
第三,能源产业拓新动能更强。我们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进阶,加快塑造能源发展新优势。创新策源实力大幅增强。能源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达到23个,居全国前列。5项技术装备入选国家首台(套),压气储能、液流储能、氢燃料电池、氢能船舶等多项技术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广水建成世界首个县域级“全绿电”新型电力系统,应城压缩空气储能创造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潜江钠离子储能荣获2024年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荆门投运国内首座大型构网型储能电站,一批“湖北首创”能源工程惊艳全国。产业规模能级持续壮大。新型储能产业成链成势,动力电池建成产能占全国比重超20%,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突破发展,汉宜高速建成全国首条规模化运营氢能示范线。全省新型能源产业规模突破两千亿,多款湖北造新能源产品畅销全球,能源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四,能源改革发展活力更足。我们聚焦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电力市场改革领跑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华中第1、全国第6个转正式运行,基本建成层次清晰、品类多样、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湖北成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排头兵。能源惠民服务可感可及。水电气网报装实现“一事联办”,获得电力“三零”“三省”服务优化提升,煤电、新能源、工商业用户全面入市交易,工商业电价稳中有降,今年以来位居全国第17位、经济大省第8位,有力支撑打造全国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风光发电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加快推进,实现碎片式开发向集约高效利用、单一模式向多元融合、单一财源向多方共赢“三个转变”。虚拟电厂、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步入快车道,绿电直连、光储充一体化融合实践,全国首创“电—碳—金融”市场协同运行,多元化用能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第五,能源开放合作空间更广。我们聚焦提升枢纽功能,深化能源对外开放合作,统筹省内省外资源,积极服务全国保供大局。电网枢纽优势巩固提升。打通陕武、金上两条外电入鄂大动脉,华中“日”字型特高压环网全面建成,湖北电网成为支撑华中、互济南北、联网全国的“电力立交桥”。油气输送管网互联互通。“五纵四横”油气管输体系加快形成,国家干线管道在鄂里程居中部第1,湖北在全国天然气管输体系中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煤炭储运体系加快完善。浩吉、焦柳、京广、襄渝铁路和长江航运“4+1”煤炭入鄂通道高效畅通,与陕西、山西、内蒙等省区煤炭供应链合作不断深化。江陵港建成华中最大的煤炭储配基地,助力“两湖一江”煤炭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回首“十四五”,我省能源发展基础更牢、结构更优、质效更高,书写了能源安全新战略湖北答卷。展望“十五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能源改革发展新征程上持续创新突破,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部署,锚定“有电可用、用电不贵、服务更优”目标,全力推进“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加快建成支点贡献更强能源力量。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谢谢熊江涛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湖北日报记者: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问“十四五”期间湖北电力做了哪些工作?在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进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志荣: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国网湖北电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电力关系国计民生,服务千家万户。“十四五”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电力公司与全省能源战线一道,书写了湖北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为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有力支撑,让全省人民真切感受到了电力保障的可靠、优质服务的用心和绿色转型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电网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湖北电网已成为全国联网的枢纽。我们坚持“电等发展”,“十四五”期间累计电网投资1227亿元,较“十三五”增加190亿元;新增变电容量7400万千伏安,较“十三五”末增长40%;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1.64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近半圈。特别是陕武、金上两条特高压直流入鄂能源动脉全线贯通,以湖北为中心的华中“日”字型特高压环网建成投运,推动我省最大区外受电能力达到“十四五”初的2.3倍。当前,湖北有28回超特高压线路连接省外,特高压线路规模、在运换流站数量均为全国第1,湖北电网成为全国电力交换互济、能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枢纽和支点。
第二,电力供应更加安全可靠,连续多年实现“不拉闸、不限电”。我们始终把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作为“国之大者”,深入开展供电可靠性提升攻坚,大力实施网架优化补强工程,推动全省平均停电时间从2020年13小时降至2024年5小时,今年1-8月再减74%、达到0.86小时。备受鼓舞的是,“十四五”期间,湖北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竞进势头不断增强,在电量增长中得到了生动印证,我省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6.1%。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先后打赢最强寒潮、超常大汛、极端高温等多场保供攻坚战,有效应对最大负荷达5941.9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45.1%的考验,湖北电网保持安全运行42周年,为全省人民美好生活用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三,电力服务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老百姓用电体验显著改善。我们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全力打造卓越供电服务体系,客户满意率逐年攀升。一方面,努力实现用电不贵。坚决落实“三零”“三省”政策,“十四五”期间节约用户报装费用97.45亿元。以电力市场化改革、新能源规模性开发为契机,主动服务客户降低用电成本,我省工商业电价排名由全国前十降至第17位。另一方面,全力确保接电更快。积极对接“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在武汉江夏、襄阳高新等地建成8个“入驻即接电”试点园区,全省高压报装平均业务办理时长较2020年下降40%,居民办电实现了一日即办,全省电力营商环境明显优化。
第四,服务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现在湖北电网每输送的4度电就有1度就来自新能源。“十四五”期间,我们累计服务风光新能源并网4155.15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3.5倍。目前,湖北新能源消纳率稳居全国前列,绿色电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此外,我们还探索了以“绿电”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在恩施土店子村等地,建成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在全省7252个行政村,投资5.14亿元实施配套电网改造,为充电设施接入提供条件,服务全省“以桩促车、带动消费”,方便了老百姓绿色出行、便捷出行。
第五,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我们深知,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把握先机、赢得未来。以市场化改革破局,“十四五”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突破期,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先后完成代理购电、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新能源入市等一系列改革重点任务,逐步构建起包括中长期、现货、绿电的全品种省级电力市场体系,走在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前沿。以突破性创新跃升,20余项特高压关键技术居世界一流水平,世界首个县域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在随州广水建成投运,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孕育而生,国家首个省级电碳协同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电网新质生产力正蓬勃发展。
回望这五年,电网发展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电力公司,代表7万湖北电网人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面向“十五五”,我们将继续以坚强电网保障能源安全,以可靠供电守护万家灯火,加快建成电力支撑体系,为我省支点建设作出更大电网贡献。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湖北发布记者:“十四五”期间,省政府提出支持黄冈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我们注意到黄冈在能源发展方面实现台阶式跃升,您能跟我们介绍下在践行“双碳”目标战略,推动能源转型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吗?
中共黄冈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陈俊: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双碳”战略,围绕打造中部新能源示范城市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深化能源改革,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能源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黄冈多项数据居湖北第一:黄冈新能源装机规模928万千瓦,全省第一;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97亿千瓦时,全省第一;建成和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437万千瓦,全省第一;油气长输管道总长1072公里,全省第一;储气能力8472万立方米,全省第一。可以说,黄冈从传统电网末端能源输入“依赖地”,跃升为全省清洁能源供应“新高地”。
一是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加强绿色能源供应。发挥黄冈风、光、水、生物质资源富集优势,推动能源供应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型。2024年,黄冈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1072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比例由“十三五”的55%提升至80%;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发电量43%。促进绿色能源消费。大力发展工商业分布式能源,推进重卡换电,加快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个,实现乡镇、高速、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2024年,减少全社会能耗约350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830万吨。“十四五”前四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4.2%,提前完成能耗强度下降14%的目标。
二是坚持“储、网、源”协同发力,提升能源保障和服务水平。抓储能调节。“十四五”期间,罗田平坦原、黄梅紫云山、团风魏家冲等3座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在建项目个数和装机规模分别占全省30%、24%。建成后,黄冈将成为华中区域重要的“电力充电宝”,大幅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调节能力。抓电网升级。建强500千伏主干双环网架,完善以22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的骨干输电网络,让电网既能“接得住”新能源,又能“送得出”清洁电。“十四五”时期,黄冈电网投资41亿元,稳居全省前三。抓源网协同。依托现有煤电资源,建设麻城大别山电厂多能互补、华电武穴风光火储2个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通过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促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抓能源储备。建成黄冈LNG储气设施等项目,新增储气能力4872万方,成为华中储气基地。
三是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产业。向“新”而动,逐“绿”前行,实施新能源产业倍增行动,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85个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十四五”期间,能源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推进协同创新。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等高比例绿电消纳应用新模式,建成2座虚拟电厂,实施1个新型配电网试点、1个车网互动试点、2个智能微电网试点。加快多元融合。推动风光储协同发展,布局“新能源+储能”项目11个,已投运新型储能规模27万千瓦、占全省11%。推进现代农业与光伏融合发展,建成农(渔)光伏互补复合型项目45个,总规模447万千瓦。
下一步,黄冈市将持续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打造全省重要能源保障基地、新能源示范城市,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黄冈力量。
极目新闻记者:您好!湖北能源集团是湖北省能源保供的主力军。请问,在“十四五”时期,湖北能源是如何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通过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保障能源供应、服务支点建设的?谢谢!
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涂山峰:
感谢记者朋友对湖北能源的关注。湖北能源是湖北省能源安全保障平台,也是湖北省和三峡集团战略合作平台。“十四五”以来,面对能源行业发展新趋势和全省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我们坚定不移把保障湖北省能源安全作为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最根本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煤气协同”的综合能源优势,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进一步”。
一是着力增产强供,能源保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立足多元供应保安全,构建“水火风光煤气储”多能互补的保障体系,强化产、供、储、销综合保障能力。“十四五”以来,公司投资342亿元,建设襄阳宜城火电、江陵火电二期,利川峡口塘水电,宜城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罗田平坦原、长阳清江、南漳张家坪三大抽水蓄能,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咸宁“南三县”天然气长输管线等重大能源项目,能源保供核心功能不断提升。公司省内装机从2020年的979万千瓦增加到2024年的1478万千瓦、增长51%,占全省(不含三峡)的14.6%;省内年发电量从2020年的296亿千瓦时增加到2024年的390亿千瓦时、增长31.8%,占全省(不含三峡)的14.7%;天然气年供应量约占全省的1/3;电煤年供应量约占全省统调电厂耗煤量的1/5,有效发挥了对全省能源安全的支撑托底作用。
二是稳步降碳扩绿,能源供应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双碳”目标,坚持先立后破、破立并举,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布局,积极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聚焦“清洁低碳”目标,在确保“兜得住、顶得上”的基础上,加快煤电转型升级,提升整体能效和环保水平。实施鄂州电厂机组“三改联动”,所有机组具备3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能力,更好发挥煤电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作用。大力推动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能源装机707万千瓦,占公司总装机的38.5%,成为公司最大电源板块;预计“十四五”新增装机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3.4%。主动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的形势,积极布局储能业务,服务新能源消纳,公司在建抽水蓄能装机容量440万千瓦,在全省发电企业中位居第一,总体建设进度全省领先。公司投产和在建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由2021年的56%提升到当前的64%,在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能源结构逐步向绿色低碳转型。
三是加快提质焕新,业态升级的动力进一步增强。紧跟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地制宜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水电、火电、煤炭、天然气等传统业务数智化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业态升级,赋能保供能力提升。突破性实施新业态、新模式三年行动,主攻新能源检修检测、新型储能、低(零)碳园区、综合智慧能源等新业务,率先在全省布局建设能量型虚拟电厂,建成华中地区首个零碳园区——汉欧国际物流园,投资运营10个综合智慧能源站。坚持应用导向,加强科技攻关,“十四五”以来,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50余项,在水电智能监测与优化调度、火电节能降耗和灵活性改造、新能源智慧化运维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促进了能源电力生产质效提升。
四是全力迎战应考,顶梁压舱的作用进一步彰显。面对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电力负荷顶峰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统筹做好组煤、保电、输气、供热,关键时刻不讲条件、不惜代价、不计成本,连续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迎战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能源保供攻坚战。特别是今年迎峰度夏以来,湖北省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四创历史新高,尖峰负荷突破5900万千瓦。我们全力保发保供,高峰期省内10台火电机组全部开机,水电顶峰出力,新能源应发尽发,省内高峰最大出力突破1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加上三峡集团内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尖峰时段留存湖北的电力约700万千瓦,三峡集团在尖峰时段承担了全省约30%的电力供应,在大战大考中切实发挥了国资央企的“压舱石”“顶梁柱”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和三峡集团党组要求,坚决履行国资央企的政治责任,当好全省能源保供的主力军、突击队,努力为支点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谢谢!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